对于买房的看法
最近在杭州上班,要租个房。昨天跟中介去看了几个小区,发现了一些恐怖事实。
先说一下,我所在的是滨江区,算杭州的CBD。晚上一看,高楼大厦,非常繁华。我跟中介说咱俩从便宜的看起,先看个一千块钱的。于是我们先去了个中层小区,走过肮脏的楼道,推门进屋,是一个狭窄的走廊,然后中介打开一个房间门,说:就是这个屋。
我正想跟他说:“这是合租吗?我想整租”,还没等说出来呢,惊悚的事突然出现了,床上的被突然被掀开,出现了一个小孩。这个小朋友似乎哪里不太正常,跟他无法对话……随后走廊里出现了他的小伙伴,随后某个拉门被拉开,一个女生探出头来……
好像恐怖片里的剧情。我跟中介一脸黑线的离开了。
出来时,中介跟我说,整租带厕所的得两千以上。我说行。于是他带我去了一些高层小区,外观看起来都很有设计感,相信当年的定位也相对来说算是高档楼盘。小区里绿化也挺不错的。可是一到居民楼,发现一楼停满了电动车,墙上写满/贴满了小广告,电梯墙上到处都是污迹……走到屋里,所谓“整租”其实也是在一个房子里分出了很多房间,只是每个房间都有厕所,所以这就算“整租”了。房间里面墙纸破败,厕所放了洗衣机之后刚好能站一个人(所以洗澡就在那个地方,也就是洗手池旁边洗)。唯一还不错的就是窗户很大,外面就是繁华的滨江夜景……
这只是杭州。上海、北京、深圳会是什么样的?你自己想想吧。
这些小区一开始肯定不是这样的。之前我看到过有人担心中国新建高层住宅未来贫民窟化,这次我算是窥见了这个趋势的一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相信开盘时出几百万买房、当家住的业主是不想让新家变成这样的。可是外来人口多就导致出租有利润空间,导致很多买房理财的人选择把房子改成出租房。租客自然对维护小区环境不在意,多套房的炒房客也不在意,有钱的老头老太太也不在意。真正在意小区环境的业主独木难支。
其实现在的情况还好,来住的基本都是附近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尽管手里没多少钱),很少有故意拖欠物业费这种素质比较低的。但随着小区环境的恶化,逆淘汰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即品味高的人不会选择这种脏乱差的小区,那小区就会愈发脏乱差,甚至会因为收不上来物业费造成物业崩溃。
现在房子太贵了,买房钱就够让人头秃了,很多人没意识到物业维护的重要性。世纪初修的五层旧住宅完全可以被政府和社区自治机构接管:环卫进驻,大垃圾扫走,一个老头再拿个高压水枪喷喷,别生老鼠就行。但高层就不一样,电梯、水电管网都非常复杂,如果物业的专业人员撤走,社区自治力量是无法维护的——你能想象退休老头在20层电梯井里修电梯?而且出了问题对生活影响很大。想想你住30楼电梯坏了是多么酸爽,下水坏了从30楼到1楼都别想上厕所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说物业在高层小区很可能支撑不下去呢?高素质人群被逆淘汰是原因之一,另外就是高层住宅维护费用是非常高的。不知道大家跟别墅业主有没有接触过,他们有没有给你讲过维护别墅多困难,每年要花多少钱……可别墅单层也就一二百平,也就两三层。高层住宅一层几百平,好几十层,后期维护费用很多人并没有概念——接近几十年的设计使用年限时,维护费估计都够推平再盖一个了。那时候你想从各种一年挣不了几万块钱的八手租户里把这维护钱掏出来,可能吗?
最后这个小区会变成什么样呢?你自己想想吧。肯定不是现在电梯墙上有各种不明粘液那么简单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如果有一个强势的物业,对小区环境的影响是你想象不到的大。为什么那么多明星喜欢租酒店呢?你想想酒店的“物业”管多少事吧。如果你住在弱物业的小区,就将陷入无尽的故障和扯皮当中。
今天晚上我和我爸在杭州的同事吃饭。他们说杭州房价涨的太快了,如果想在杭州定居,赶紧买房上车,越早越好。手里没钱就管爹妈要。
首先,我绝对不可能用我爸妈的积蓄去买房。我爸妈把我养大已经够辛苦了,我不会要他们牺牲自己自由的未来来成就我。而且即使我花几百万买个光鲜亮丽的大高层,过了几年,公共区域普遍破得不行,没人维护。远看金碧辉煌,跟欧洲宫殿似的,近看发现天花板裂了,电梯破了脏了,进电梯感觉踩在野外泥地上,楼下大堂的墙皮掉了,到处是渗水的痕迹,台阶裂了,里面长了草,车库地砖破了没人修,小区里的路都被车压塌了,整个小区老化的不像样,蒙了一层灰似的。这就是我曾经花了几百万买的“高档小区房子”,有这几百万我干什么不好?
他们还说买房能理财,可是我好不容易只买了一套房,肯定是不能卖的。他涨到天上去跟我有什么关系?相反,几百万现金对我的生活品质有着实实在在地改善。有人说可以靠收租财富自由,呵呵,我以滨江CBD整租为例,整租价取中位数6000,这房子多少钱?现在少说300万。如果我花了300万买了这个房子,靠收租月入6000,年化收益率2.4%,余额宝水平。而且存余额宝我还能随便花呢,这房子如果我卖了将失去被动收入,而且卖可是费老大劲了。我要是不在意流动性,我买股票或者直接存私募它不好吗?
现在很多同学受了近几年房价暴涨的影响,满脑子都想着以后买房。今年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可千万再想想,掏空六个钱包买个未来很可能会变成一坨那啥的房子到底值不值。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有房比没房好。可是这房子是你花几百万买的,如果你拿着这几百万,就有资本随随便便打工不爽了就辞职,就有资本没事就换个城市过自由的生活,可以度假时住好久好久的四星级酒店……可是如果选择了买房,你平时的吃穿玩将会是什么水平?你面对小区的日益破败和素质日渐降低的邻居将会是什么感觉?况且,你真能保证,几十年(掏空六个钱包买的唯一住房总不可能几年涨了就卖了吧)后的房价还会这么高?万一…………那你和你爹妈几十年的奋斗全部化为泡影,是不是很蠢啊?
这篇文章是7月28日发到lofter的。五天前八部门发文:力争3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所以今天(7月28号)我补一下我自己对于房价未来走势的看法。
这几年的房价暴涨导致很多人对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甚至感觉,房子都大几百万,几十万现金还算个钱?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2021年6月末,中国M2余额231.75万亿。这代表着什么呢?全中国所有的钱——企业存款银行存款个人存款现金,还包括2.3万亿外汇汇率储备和6200盎司黄金,这些所有加在一起,231.75万亿人民币。而中国有14亿人,平均在每个人头上16万5——把全中国所有的钱拿出来大家分了,一个人也才16万,可见普通居民真正意义上可流通的资金才有多少?中国平均住房面积40平,40/16万,这才是实用意义上的住房价格顶点。
之所以大家感觉几十万都不算钱,直接原因是银行在进行信用扩张,人们可以贷款买房——花的是未来的,现在还没有被真正创造出来的钱。而这次房地产调控,控制贷款,纸面房地产价格很有可能变得虚无——能花大几百万存款全款买房的人真没几个,包括你以为的那些大款,它的资产很多,但维持生意盘子需要的钱(现金)也很多,其实他们的资金流也并不乐观——相比他持有的资产价值也只有那么一点点。所以这个大几百万的纸面价格其实很难全款成交。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把房地产市场价格和真实货币(而非信用扩张产生的“钱”)挂钩的动力。是这个动力将影响房地产市场这个系统的演化。政策想用这个力,再加上限购措施(防止卖房挤兑)让房价平稳落地。
金融二级市场的资产泡沫能极大膨胀人的欲望。个别人能在这个游戏里靠房产暴富,但不可能所有人都靠房产暴富。每有一个人靠房产暴富,就会有一个接盘侠因房产返贫。
根据现在能观察到的情况,这个资本游戏正在向结局加速。半年几百人看房,谈折扣10%、20%都没人最后拍板掏钱——最后有多少人能在现在这个纸面高位套现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