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之余爱美食

< 钓鱼 美食 >

《梵高传》读后感

一代人十数年写下的著作被送到我手中,白纸黑字的情节看了一月有余,放下书后又是半月我才最终决定写下。
 先说句总结的话:
“无可救药的浪漫。”
梵高的生平、过往、死因被一层层揭开来写,他的生命与他的画作、他的家人和他的朋友都写的穷奢极靡却也给人无限享受。
“你心中一定有一团火,能将你与其他人分开。”
这是我最喜欢的属于梵高的话,也是我买《梵高传》的初衷,可彼时我还不懂这句话背后的苦难与悲痛。
梵高年少时爱在森林里游荡,只有大自然的抚慰才能让他的内心平静,就像他成年后在道路上徒步前行,负重苦痛恰恰是他生命和思想的主旋律。
书里引用了一句话:“
—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
—从日走到夜,我的朋友。”
在这场从年少时就已经开始的流浪中,他近乎绝望的依赖提奥,靠著他维持与家庭的微弱联系,尽管这联系最终分崩离析破碎成沙,导致他不得不逃离,在奥维尔的小房间里结束自己苦难的一生。
母亲安娜从小教育梵高家庭的重要性,他也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一点,梵高终其一生去追寻安逸的港湾,却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可梵高这个人就是不服输,“我身上一定有做什么的特质”,他咆哮著画下一张又一张图画,从炭笔到粉笔再到油画,他绝望的画著感兴趣的东西——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他画了无数遍《吃土豆的人》,阴暗低沉的色调中饱含深情,热气腾腾的土豆边上互相谦让的家人幸福美满。
但是他所热爱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他们嘲笑他别扭的口音,在他的笔头上抹上辣椒粉,当面说他的坏话,他们厌恶他的不修边幅、身著破烂以致集体请求将他送去精神病院。
我第一幅看到并喜欢的他的画是《星夜》,狂放的笔触勾画出深蓝色的天空,月亮被扭曲成一个黄色的圆状物体,房屋不整齐地排列在画面下方,被夜晚的星空压得抬不起头来。
我本以为那幅画是希望的象征,可是看了书之后才发现那是绝望的象征。幻想扎根于脑海深处,癫狂的想法几乎挣脱出身体,笔触混著颜料在画布上倾泻而下,像过去曾有的每一次绘画一样,他兴奋以致兴致昂扬。梵高舞动著双臂,欢迎著那既定复发的疾病。
这幅画是他精神状态崩溃的象征,在这之后不久,梵高“在麦堆后对自己开了一枪”,在提奥到来一夜后平静死去。
也许他没有自杀,也许他是被别人杀死的,也许他只是不想牵连任何人,
但是我们也无从考证。
我从不否认梵高的一切,他错综复杂的私生活,他对提奥以及其他人的欺骗,梵高的过错我不予忽视。
只是,只是。
Find yourself
这是我在《梵高传》第一页梵高的自画像前夹的纸。
每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我承认。我曾在《月亮与六遍士》主人公不近人情不合情理的举动中找到自己,在《呼啸山庄》凯瑟琳的虚荣中找到自己,在《飘》里斯佳丽的肤浅中找到自己,这很正常,我不为此感到羞愧,同样,我在梵高的身上看到向命运屈服的自己,看到胸中满怀肮脏欲望的自己,看到与家人争吵无度的自己,也看到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不定的自己,看到永远不肯跪下的自己,看到拉紧外套独自远行的自己,看到那个站在世界背面无比不堪却也足够真实的自己。
电影《至爱梵高》片尾曲中有一句我超喜欢的歌词,暂且作为结尾:
“Oh I could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is never as beautiful a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