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闻杏饼香──再到澳门行
2008年飞往澳门时,只为了过境到广州去,从未想过停留。然而,那一趟广州行因个人的迷煳,在没有申请多次入境中国的签证下出境中国后,就回不去广州,而被迫滞留在澳门。由于距离回国的时间尚长,待取回朋友特从广州给我送来的行李后,我便开始了在澳门的无目的旅行,尔后,却再也忘不了这个城市。
这裡,是个旅游重地,澳门的赌场、澳门的手信、澳门的美食、临近中国与香港的地点优势,都是澳门吸引游客的卖点。然而,许多游客都是来去匆匆,纷纷当这裡为短暂的休息区,走马看花地走遍那些个名字让人听得烂熟的景点──大三巴牌坊、玫瑰圣母堂、渔人码头、威尼斯人赌场等等,再顺道到钜记或咀香园还是其他老字号饼家买杏仁饼当手信。再然后,去吃个玛嘉烈或安德鲁匍挞、义顺的双皮奶、大利来的猪扒包,就完成了任务啦!
虽然以上景点、美食和手信都是第一次到澳门的人必朝圣与必食、必做的,但若有时间,或不厌恶走路的话,你将会在穿街过巷间,发现澳门的真正美丽。
2008年,我共去了两次澳门。
第二次,是带妈妈去。因为,这是个适合老人家去的城市,不是去赌场,而是真正的休閒。那时,领着妈妈从一个景点走到一个景点,在各条窄街小巷中“偷窥”澳门人的生活,在搭巴士的路上“偷听”澳门人或更多的大陆人的閒话家常,然而,在走累了停歇时与当地人侃侃而谈,从现实中多暸解澳门的民声──赌场为这地区带了超大利润,可是当地的其他产业却停滞不前,导致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因找工作困难而纷纷涌到赌场去谋职,也因此,在澳门的街道上,除了游客以外,只见到老人与小孩(或学生)。
今年,再次到澳门去。虽说,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交往多年的网友们聚会,但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我想念澳门了。那裡友善的老人、那裡可供步行的小街小道、那裡待发现的美食,都在在向我伸出粉臂、莲花指,媚惑我。
幸好朋友们都不厌烦走路,而每个都是老饕,在吃喝走之间,也还真发现了我前两次尚未发现的美味与美景。
让我惊艳的美景,是福隆新街的“红门群”──一整排排列整齐的旧楼,门窗纷纷髹上大红,与斑驳的牆壁形成对强烈对比,再加上早晨的阳光斜照,更显妩媚。这是无意中与朋友走到的地方,事后再查资料,原来此处乃昔日的红灯区,妓院烟馆溷杂,却因20世纪初澳门政府禁娼而纷纷转型为卖手信,可惜,我目之所及,这条街贩卖手信的并未有许多家,偶有些馆子,但疏疏落落,足见此街并未在转型后旺盛起来。而根据许多旅游书的介绍,这裡倒成了拍沙龙的最佳之地。我深有同感。
至于美食嘛,倒是因为某天到了午饭点,朋友们都懒得走远,而在酒店附近找食店敷衍时发现的。位于十月初五街的石岐佬乐记美食,让我们纷纷惊喜不已。味道出奇地能满足我们这群来自东南亚、中国东西北和南部的人的口味。而食物的价格在让我们付账后都会大大乐──实在是超便宜的。就拿一顿三人份以上的晚餐来说吧,有鱼(盐稣大肚鱼)、有肉(黑椒牛仔骨煲)、有菜(xo酱肉碎炒通菜),加两个白饭,外附免费茶水,才花了澳门币139元。这难怪该店的老闆娘在我们的面前自夸,“我们这裡的价格超便宜的,要多来吃唷!”
重游澳门,既有新发现,当然也有些遗憾。我极欣赏的茶餐厅已变成银行,我想吃的饺子店变成卖杏仁饼的,唯一不变的,还是这裡的浓情、杏仁香与猪肠粉小摊。
问路时,老公公老婆婆很热情地给你指路,更怕你分不清钞票的面值而从钱包拉出来教你辨认,而那时巴士车上不断播放“提防扒手”的广播。杏仁饼,除了两大巨头──钜记与咀香园的店铺飘香外,更浓郁的杏仁香味来自一些小店小摊的现做现卖,走到哪裡都能闻到,有时浓些,有时澹些。
对我而言,无论来过多少次,小小的澳门还是让我有更多的期待──下回,一定要用我的双脚走得更远。
回国时,在机场又买了些“18禁”,犹记得三年前我在这裡发现了《波斯圣经》与《江户四十八手》后那个兴奋呀,却在付钱时突然想起,这些书在我的国家被列为“禁书”,而吓得直冒汗,一直在想,若过海关时被发现了怎麽办?安全过关后,也就累积了经验,这回不再吓自己了,甚至可以大摇大摆地在官员面前走过呢,反正他们又看不惜书封的中文字,而在做行李扫瞄时更不可能照到书中内容吧?不过,我在选书时被某个做销售的大婶给鄙视了呢。